1.0目的
采用適當的統計技術,確保產品品質及產品形成過程得到有效分析、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
2.0范圍
產品品質特性及品質形成的過程特性。
3.0職責
3.1各部門負責收集、分析相關的質量數據,作分析總結,尋找制訂預防措施和優化質量管理體系的途徑,并作以處理。
3.1.1 品質部:負責對進料檢驗、成品檢驗、及客戶投訴的不良相關數據的收集與分析。
3.1.2 業務部:負責顧客滿意度相關數據的收集與分析。
3.2 相關部門負責執行預防措施和優化質量管理體系措施。
3.3 管理者代表:對數據分析結果負最終責任。
4.0步驟
將產品實現過程中所收集到的數據,經過分類、整理,并有效地進行分析、運用,以證實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
4.1數據分析應提供以下方面信息。
4.1.1 顧客滿意度分析主題:
4.1.1.1交貨達成情況;
4.1.1.2 顧客滿意度情況及投訴處理情況;
4.1.2 與產品要求的符合性:
4.1.2.1 采購產品的符合性;
4.1.2.2 過程和產品特性及趨勢;產品實現過程達成率情況;
4.1.2.3 目標達成情況;
4.2 分析時機依據數據來源及情況規定每日、每月、每季度進行分析。
4.3選用統計方法
本公司依據需求選擇柏拉圖法、柱狀圖法、推移圖、查檢表、特性要因圖等分析手法中的一種或幾種手法對數據進行分析。
4.4分析部門
各部門根據需要采用適宜的分析手法對數據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項目:
4.4.1 品質部將每月對成品出貨品質合格情況進行統計,以作為生產狀況評審的依據。
成品批檢合格率= ×100%
4.4.2 品質部將每月成品客戶投訴情況及制程中生產返工不良因素進行統計。
4.4.2.1將客戶投訴率用柱狀圖對比,通過分析,得出每月投訴情況,并達到改善目的。
客戶每月投訴率= ×100%
4.4.2.2品質部每月對制程中生產返工不良因素進行統計,表格按不良因素最多不良情況,得出不良率,分別統計,并累計總不良率。用柏拉圖法表示,找出主要不良因素。
橫軸:表示不良因素項目;
縱軸:表示不良問題累積百分率。
4.4.3 品質部每月對供方進料檢驗狀況用柱狀圖進行統計.
進料檢驗合格率= X100%
4.4.4生產部門將生產中合格率情況進行統計,將生產中的合格批數和入庫總批數用柱狀圖進行對比,通過分析得出每月產品的品質情況,并達到改善的目的。
產品合格率= X100%
4.4.5 工程部每季度對新產品首次生產的合格率進行統計。
新產品首次生產不良率= X100%
4.4.6生產部門將生產計劃達成率進行統計、分析,根據生產實際訂單完成狀況與原計劃完成的比值,得出生產計劃達成率。
及時交貨率= X100%
4.5分析總結
各部門將分析結果進行總結評價已達到指定目標時,從而改進所對應的目標。通過數據分析未達到指定目標時,發錯糾正預防措施找出具體原因,由相關部門進行改善,從而確保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5.0相關文件
6.0相關記錄
各部門統計報表 |